抗真菌药

全身性真菌病试验可供计算的组别不应少于4-5组,不给药对照组动物死亡应达100%。腹腔染菌者不宜用腹腔注射治疗。皮肤真菌病易感动物为豚鼠,感染时砂纸或解剖刀摩擦或划痕,一般以组织液渗出为好,避免出血,疗效判断除临床表现外,应根据镜检,还需经过培养才能下结论。创新药应进行所列各项试验,其它各类药除必须进行MIC外,尚须分别进行若干试验。

一、体内抗真菌试验

试验目的:测定药物对感染动物实验模型的治疗作用,以半数有效量(ED50)表示。

1.动物选择:选用有合格证动物房提供的健康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随机分组,每组至少10只,作全身感染真菌病用。选用白色豚鼠,体重200-300g,雌雄各半,作局部感染真菌病用。

2.感染菌种:

根据所试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选择不同菌株,不少于2属,每属 1-2株。进行试验常用菌应选经中国微生物菌种保存管理委员会医学真菌中心确认的无变异标准菌种或经鉴定的临床分离菌株。常用的有:表皮癣菌属(絮状表皮癣菌);小孢子荫属(羊毛状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了菌);毛瓣菌属(红色毛癣菌、石宵状毛癣菌、紫色毛瓣菌、许兰氏毛癣菌);念珠菌属(白念珠菌);孢子丝菌属(申克氏孢子丝菌);着色真菌属(卡氏支抱霉、裴氏着色真菌);隐球酵母属(新型隐球菌);由霉属(熏烟曲霉);青霉属(马尔尼非青霉)。
采用生长在浓稠的SDA上的皮肤真菌(10-12天),小心地把十块培养物与少量培养液在乳钵中研磨,制成浆状混悬液,供接种用。

3. 感染菌量及感染途径

(1)局部感染:将豚鼠躯干侧面或背部脱毛部先以砂纸摩擦损伤皮肤再涂上述菌种的混悬液摩擦1-2分钟使皮肤感染真菌。

(2)全身感染:应先测出所试菌株对小鼠的100%最小致死量(100%MLD)作为感染参考量,感染途径可采用腹腔或静注。

(3)数据处理:试验结果应按附表1格式填写并计算ED50与95%可信限。

表1 ×××药对×××菌感染小鼠体内保护试验

药物名称

剂量

mg/kg

对数剂量

X

动物数

(只)

死亡动物数

(只)(%

ED5095%可信限

受试药

 

 

 

 

 

阳性对照药

 

 

 

 

 

二、体外抗菌试验

1. 试验菌:所试真菌应与新药抗菌谱一致并包括上述主要致病菌。

2. 培养基:选用沙堡氏葡萄糖琼脂基(SDA)或SD液基(含1%葡萄糖)培养阈25-28℃,有些则是双相菌,应培养于37℃

3. 药物配制:试验样品与阳性对照药品均应用称重法求出效价,试药可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溶液,有些难溶药物应用相应溶剂溶解,并在实验时以此溶剂作相应对照。

4. 方法:

(1)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法:采用平皿或试管二倍稀释或单克隆抗体板凹孔梯度稀释法进行测定,无真菌生长平皿或试管或凹孔中所含药物的最低浓度即为MIC,判定MIC的时间以该菌生长成熟速度而定。体外抗菌试验对各菌株应分别计算出MIC范围、MIC50、 MIC90。创新药试验菌株应不少于7属75株。其它各类药根据抗菌谱宽窄进行3~5属30~50株。试验结果可表2填写。

表2×××药对×××株细菌的MIC测定

真菌

株数

药物

MIC范围

MIC50

MIC90

 

 

A

 

 

 

 

 

B

 

 

 

(2)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先测出MIC再依次将未见真菌生长管或凹孔移种于另一培基或凹孔中从无菌生长的管或凹孔再培养后即可测出MBC。

(3)杀菌曲线KC3试验:采用适当的药物浓度(一般以MBC)测定杀菌曲线。将所试菌块与抗菌药物混合后定时移种于SDA或SD液基上,培养后计算并绘制出时间一杀菌曲线。试验应设空白对照管、阳性药对照试验。

2019年8月7日 10:2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