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焦虑药

为确证新药的抗焦虑药效,尽量选用国际文献上较为公认的焦虑动物模型。使用自建的焦虑型动物模型,应该较详尽的已知抗焦虑剂如安定或氯氮卓等药效学数据,以证明方法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实验时在以食物或水为强化时,实验时的动物体重应控制在自由进食时的80%—58%,给药剂量按实验时体重极计。以电击为强化时,应尽量采用高压、高阻、低电流刺激,注意动物行为昼夜节律变化,同一性质的实验在一天内相对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给药途径应采用拟推荐的临床用药途径。实验可用自身对照或组间对照。选用自身对照时应采用交叉平衡实验设计,需要重复使用药物的动物,半数动物剂量由小到大,以减少行为耐受现象的干扰。重复用药时间间隔至少7-10天,根据药物剂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决定;重复用药次数根据实验需要确定。
一、焦虑模型
1. 小白鼠
(1)四板法(首选)
(2)明暗箱探究法
(3)爬楼梯法
(4)情绪少食法
2. 大白鼠
条件反射法:
(1)Geller&seifter冲突行为及其改良法
(2)饮水条件抑制法
(3)情绪条件反射法
(4)五甲烯四氮唑鉴别刺激拮抗法
非条件反射法:
(1)Vogel饮水法
(2)群居行为法
(3)抬高十字迷宫法
(4)电击探头掩埋法
二、其他药效评价法
1. 评价镇静作用可观察抑制自发活动,协同巴比妥类及乙醇等的睡眠或中枢抑制作用。
2. 评价抗惊厥作用可选戊四氮、最大阈值电惊厥法等。
3. 评价肌肉和运动失调作用选用测量转杆、爬网落下时间等方法。
4. 评价遗忘作用可选用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如明暗箱或跳台法等,也可以选用主动回避反应如穿梭箱、跳杆法、迷宫法等。
三、创新药物模型
1. 抗焦虑剂作用应至少二种动物、三种模型,大鼠模型至少二种,其中最好有条件反射法。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若在上述动物模型上抗焦虑作用的效果不一致或强度较弱时,应提供该药对苯二氮卓(BZD)受体无竞争性结合作用的实验数据。
2. 要求对镇静、抗惊厥、肌松和致遗忘作用等进行全面评价。

 

2019年8月7日 09:54
浏览量:0